95% 企業 AI 投資零回報?專家警告:小心掉入『自信陷阱』

危機:AI 過度自信,誰中招了?

●      醫療領域:AI 在生成診斷報告時,即便資料不足,仍會斬釘截鐵地輸出結果,若缺乏醫師二次檢核,病患可能接受錯誤治療,延誤病情。

●      金融產業:投資分析 AI 在市場波動或資料不完整時,仍會以高信心度給出投資建議,決策者若過度依賴,可能誤判趨勢,造成鉅額虧損。

●      人力資源:AI 在履歷篩選過程中,因訓練數據偏差而自信地淘汰合格候選人,企業因此錯失人才。

這些案例突顯一個共同點:AI 的自信輸出,往往掩蓋了它對「不確定」的缺乏認知。

問題根源:快,但不一定準

心理學的「雙過程理論」顯示,人類在思考時會同時運用快速直覺與慢速分析,並在過程中表達懷疑或尋求第二意見。相對地,AI 缺乏後設認知,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知識盲點,因此即便在數據不足時,仍會輸出「自信答案」。

根據《Mary Meeker 2025 年 AI 趨勢報告》,AI 超級電腦效能自 2019 至 2025 年間,每年成長高達 150%,速度驚人,但若企業只追求「快」,卻忽略「準」,反而可能讓 AI 變成高風險工具。

未來巢看到的狀況

觀察產業實務,AI 自信陷阱常以三種形式出現:

●      答案無法追溯:AI 的回應缺乏來源依據,無法檢查正確性。

●      人類專業缺席:專業部門無法將規範嵌入 AI,導致被 AI 誤導。

●      高風險場域落地困難:在醫療、製造、公共安全等即時決策場景,AI 的錯誤輸出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。

改善的方式

要避免 AI 自信陷阱,關鍵不是「放慢 AI」,而是讓 AI 與人類專業形成互補:

●      強化驗證機制:建立可查證的知識體系,讓 AI 輸出能回溯來源,避免「無根據的專業」。

●      導入人類監督:在高風險決策中,必須保留人類專家審查環節,防止盲目信任 AI。

●      聚焦情境治理:針對醫療、金融、公共安全等領域,設計多層安全機制,確保 AI 的輸出符合合規與倫理。

●      推動人機協作文化:將 AI 視為專業輔助工具,而非決策替代品,讓組織內各部門能自主掌握 AI 的應用範圍。

GeniAltX:快且準的企業 AI 解方

為回應這一挑戰,未來巢科技推出 GeniAltX 平台,聚焦於「知識管理」與「人機協作」,幫助企業在效率與準確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,並實現安全可靠的 AI 應用。

未來巢科技董事長 許旭安 表示:

「AI 的價值不在於取代人,而是與人類專業互補。GeniAltX 的核心策略,就是協助企業兼顧效率與準確性,讓 AI 在普及浪潮中安全落地。」

AI 的優勢在於快速處理龐大數據,但人類的價值在於懷疑與驗證。未來的挑戰不是選擇「AI 或人類」,而是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。唯有透過驗證、管理與人機協作,才能讓 AI 在真正複雜的環境中發揮作用,而不是掉入自信陷阱。

AI 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,但只有將「快」升級為「快且準」,才能確保這股浪潮帶來的不是風險,而是可靠的價值。